色界二禪天 勉因菩薩降 

禪心光明

 

詩云:無量光天性如如  禪意是心覓具足

      定中無定法適然  三界唯心理自度

 

   

   夫禪者,如如光明之心也,眾生之法性,乃色身中唯一之真常,不生不滅。不垢不淨、不增不減,乃無始至今,常住不變之寶藏,亦為萬種生命之由來。曠古迄今,流通無礙,為一性之存在,乃全體之大用。所謂一性如來,乃指各種生命之本體,此本體乃全現之本體,不一不二,合則為全體,分之為一性,分分合合,乃是現象而言。就真理實相而言,一體即是全體,全體即是一體,故佛家云:『心佛眾生,了無差別』,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,是人自生差別相,而非天地本來有分別心,此天地宇宙六合,本從一理體而出,一理焉有差別之處?一理肇生萬相,萬相縱然各個顯現不同,然此不同乃「相」之呈現,因縁條件組合,而有不同,並非因緣條件組合,潛存造化之理,有何各異。紛紜萬象,繽紛世界,乃大道一理無限之造化作用,呈現之種種各異之事物。然事物有窮,因緣有盡,其潛存之ㄧ理,始終不變,無形無相之大道在其內。所以,咱們必須徹底洞悉,事物之本質,萬彙之真相,不再執迷眼見為事實,比如眾生之心,各有不同,然起心動念之真如佛性,卻從無不同,起心之際,受業識牽引而變化,致使真心被蒙蔽,並非佛性無有,只是被眾多變化所影響,使得真心難顯,妄心常露,妄心如虛幻世界之虛幻事物,真心即去其虛幻外相之真如本性,即道也!

 

   禪言示單,單者,為求道示性之所在,吾人本覺,靈明佛性,上至佛道,下至三塗,並無不同,只因無明,不知所以,而拘於困惑執着之中,此困惑,久者千萬載,短者三五年,未修之士,恐千萬載,亦處困惑之中,縱然修者,如因下手有差,恐數世至數十世,尚在輪迴之境。若下手正確,理無偏差,有者三五載,即可大澈大悟,明己心性本來心態。是故,修道覓得良師,從而下手,覓己心性,甚為重要!凡情妄識,蒙蔽己心,使得內在之光明法喜難顯,使得明明白白一顆心迷失,故需師指引,覓心之下手所在,在大道裏,以師ㄧ指本來覺性,從此下手尋找真我自己,以示單明孤朗靈明之自家真人,覓此「心覺常在之居所」,乃爾等眾生常住之淨土,維摩詰大士云:「隨其心淨,而國土淨」,故眾生之心淨,則佛國現前,在爾等所見、所聞、所思當中,觀音大士云:「聞思修,入三摩地」,即是指此,當下之清涼自在心靈,就是禪意法喜開朗之現量,即是轉識成智。

 

   入禪由覺悟,覺能生明,明能生智,智能行方便,處處有智慧之善巧,則在在可以給人方便,稱為隨喜方便。因此,引導有緣眾生,離開困惑執著不解之困境,就是隨喜之慈悲,度眾生之方便。修道士要常內觀自心起念之狀態,常觀、常覺、常明、常智,常常給眾生一條覺悟明智之方便接引,去其疑惑,導其光明,就能使眾生脫離生死之思想障礙,找出跳出生命打轉不停之ㄧ條路,因此,修道士自心之禪悅,內在世界之光明,才是引渡眾生之利器。所謂自覺而覺他,自己省悟覺知,才能引渡他人,首先將自己之心,確確實實先看的清清楚楚,才能以此清清楚楚之心,看清別人之迷糊所在,修道才不會以盲導盲,造罪無邊矣。  

 

吾居於色界第二禪天,光明無量,乃此天界,天人修禪定,離一切形相之執,所感生之世界。色界天,亦不是究竟之天,因尚有為、有住,雖喜樂法喜光明,然仍執此境界。故大道本自然,平常修道路上,有任何境界,不可執著,不可迷戀,亦毋須畏佈,因為那只是過程,如登山有高有低,有順有逆,有各種山巒起伏之情境,未達最高峰,不須留戀停滯,若一停滯,或一迷戀,就停在途中,忘了目的地,所以才有諸天之形色,因為,那都是一種停留在諸般境界之執著,懂嗎?

 

   好了,吾難得由色界天至此,與大眾結緣,今日所示之理,較一般道理深入許多,因一天有一天之心量,一世界有一世界之見解,禪天諸天眾,在意於內心自在法喜光明之修持,所以通體清澈光明,這一點,也是大道弟子,應該向他們學習之處,咱修道人,要向三界十方一切賢聖效學,這也是仙佛常常向大家開示的無量心,心之無量、光明無量、天壽無量、智慧無量、慈悲無量,成就自己之淨土,如此修道,即是有成。

boktakhongkong3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